从前的李静芝一家三口合影。
李静芝和她帮忙过的迷路者。
李静芝去鹤壁寻亲留影。
李静芝和寻子家庭登上舞台。
嘉嘉小时分与母亲的合影。
集会后的李静芝和嘉嘉。
32年后,李静芝见到了儿子。
这个男人34岁了,和专家模拟出的成年画像并不相似。他不记住4岁曾经的事,从没想过自己曾是被拐儿童。他出世在西安,现在说一口流利的四川话。
李静芝细心地看,他笑起来眼睛会眯成一条缝,走路时右脚习气性向外撇——像妈妈。人脸辨认和基因比对确认了他的身份。
为了找儿子,李静芝印过十几万份寻人启事,走了20多个省份,见过300多个孩子。她帮其间29个找到了家,第30个是自己的孩子。
李静芝成立了“陕西爱子寻觅联合会”,还长时刻担任“宝物回家寻子网”志愿者。这个网站与我国公安部打拐办协作,是我国最大的公益反拐寻亲网站。
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儿童失踪案子的高发期。财新网近来在该网站爬取的一组数据也显现,在“家寻宝物”话题下,1989年至1999年,每年有超越700条失踪儿童的挂号信息。
也是从上世纪90年代起,针对拐卖儿童违法的刑事立法越来越清楚,公安部安排“打拐”专项举动,失踪儿童挂号数量逐渐回落。2018年,我国公安机关立案的拐卖妇女、儿童刑事案子5397起,抵达5年来最低。
这仍然意味着,均匀每天有约15名妇女或儿童被拐卖。
1
1988年10月17日,西安。下午,2岁8个月的嘉嘉被父亲从幼儿园接走。回家途中,嘉嘉口渴,父亲去街边一酒店后厨找水,“就一两分钟的时刻,儿子不见了”。
李静芝正在出差,接到电报后匆促赶回家。没有手机、互联网,街上也没监控摄像头,她只能去汽车站、火车站干等。她把寻人启事贴上电线杆,也寄给“看上去和儿童迷路有联络”的政府部分。她还联络过各地报刊的寻人栏目。
一开端,她收到不少头绪,有人打来电报“你儿子在这,快来”。她就去买玩具和衣物,“做足接他回来的预备”。她预算着孩子生长的速度,衣遵守100厘米买到130厘米,玩具从塑料小手枪买到变形金刚。
在这位母亲的回想里,嘉嘉脑后接近右耳处有一块胎记,拱起约1毫米。每次去“接”孩子,她都会细心审察,可往往还没到生物信息比对环节,她就知道不对。
孩子迷路后的第一年,李静芝外出找寻过三四次。为了安全,她出路费求同学、朋友陪同,积储逐渐不行用了。
有一天,她去西安电视台登寻人启事,被人拦下问路,对方也是要找孩子。
李静芝开端揣摩着,和其他家庭互通头绪,结伴寻子。她从电视、报刊上搜集了50多份寻人启事的联络方法,成立了“陕西爱子寻觅联合会”,每个月开两次会,交流信息,制定方案。
这些寻觅孩子的爸爸妈妈依照国家、省、市、县、乡五级给几个相关部分写信——计生部分、妇联、公安机关、教育和民政部分。八九年的时刻里,10多万份寻人启事寄向31个省级行政区,反应回来的是五六百封信和电报,头绪约200条。
一旦收到头绪,这些爸爸妈妈会几人一组前往当地查验。
西安女子陈琴西是“陕西爱子寻觅联合会”的一员。31年前的一天黄昏,她家遽然停电,她3岁的儿子贾牛娃正在后院游玩,灯亮起来时,孩子不见了。
一家人别离守住火车站各个进口,不敢脱离顷刻,等了一个星期后才脱离。
家在陕西咸阳的张会侠屡次参加过“陕西爱子寻觅联合会”的集会。32年前,她3岁的儿子在家门口消失。有几回,她和李静芝搭伴外出认亲,“真是难如登天的感觉”。
即便收到头绪,要见孩子也并不简略。张会侠曾和老公两赴河南南阳,都扑空了。第一次,对方说孩子没在。第2次,她见到一个全然生疏的孩子,不具备她描绘的最重要的特征。
一位当年的迷路儿童奉告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,他小时分,养爸爸妈妈只需传闻有人要来村里找他,会急忙把他送走,“到别处躲上几天”。
嘉嘉失踪7地利,李静芝接到过一个电话。对方奉告她,想要孩子,拿5000元到指定当地赎人。她带着钱去,可迟迟没人来取。来回折腾3次后,她报警了。
李静芝后来得知,简直每个寻子家庭都有过相似阅历,有的被骗了不少钱。
32年改变了许多事。李静芝离婚了,从西安搬到天津。老房子早拆了,现代化的商圈从头刻画了老街,报刊亭撤了,街角停放着同享单车。在很长的一段时刻里,她把母亲节视为最苦涩的节日。
2
连不上的线,一端是爸爸妈妈的焦灼,另一端是孩子的诘问。
本年36岁的罗新是4岁那年迷路的。他记住,那天母亲让他和哥哥去理发,还给了两人5角钱。兄弟俩经过一家游戏厅,停步了一瞬间,一个戴安全帽的男人给了罗新一个红红的苹果,把他带走了。
之后的回想时断时续,他说自己被一个高个子男人带上火车,雨滴打在车窗上像泡泡。有人骑着自行车,载着他穿过土路,尘埃荡起。一路上他都在抵挡,处处乱踢,第二年春天,腿上还有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。
来到山东村庄的养爸爸妈妈家后,简直每天晚上,罗新都会重复回想本来家里的容貌:房子中心有棵树;对面有家银行;街区邻近有位补鞋的叔叔;母亲卖布;他吃过石榴;有次躺在床上,手被熨斗烫坏……自我逼迫式的回想,令他神经衰弱。
上初中时,他总算取得头绪,村里一位白叟说,罗新是从陕西来的。高一那年,他悄悄写信给陕西警方,对方派了人来,可由于头绪缺乏,没能查询下去。之后高考,他报考了陕西的校园。
罗新拼命凑集细节。他记住,自己来到山东后不久就见到街坊成婚,那对夫妻的小孩出世于1989年,“这说明我迷路的时刻应该在1988年”。
为了找家,他大都的时刻都泡在图书馆里,查找1988年前后的报纸,或在网上查找信息,走街串巷地找寻回想。他忙得不见人影,被室友起外号“丢丢”。
另一位迷路者陈立鸣,是在成婚前的宴席上发觉身世端倪。在座的老一辈酒后说漏嘴。那时,他21岁,已在河南某村日子了18年。
当天夜里,他敲开亲属家门,总算问到自己刚进村的故事:他3岁多被拐卖到村里,由于长得大,“像是四五岁”,一度没人要。终究,养父借款3800元将他带走——那时分,养母现已生了两个女孩。
陈立鸣的家原在陕西健康,家里做木材生意,由于忙,常把他托给熟人照看。后来,那个人将他带走了。
含糊的回想环绕这些孩子的幼年。陈立鸣记住,自己听过火车行进声,可他寓居的村子离铁轨少说也有40公里。初中毕业时,他坐上绿皮火车,遽然想起小时分曾被一个绿衣男人带上火车。
来到养爸爸妈妈家5年后,罗新偶尔传闻邻近有百货大楼要撤除,他遽然想到,父亲就在百货大楼里上班。
迷路前,他尝过巧克力,吃过许多种生果。到新家后,有乡民给小孩分香蕉,拿到的孩子无一例外地直接往嘴里塞,只需罗新下意识地去剥香蕉皮。
罗新喜爱砸酒瓶上的金属圆牌,由于“很像吃过的巧克力”。看见梧桐树球状的果实坠落,他也会掰开尝尝,由于“很像核桃”。
3
李静芝记住,第一次碰头,罗新花了4个小时介绍自己:我来自陕西,有个哥哥,我们两兄弟其间一个姓名带“新”字,我手上有一块儿烫坏的疤痕,迷路前,我吃过石榴。
石榴是陕西临潼的特产,李静芝翻找曩昔的材料,看到临潼一个家庭的状况与罗新的描绘相似。时隔多年,寻人启事上的7位数电话号码早作废了,地址里的大厦也已拆迁,仅剩孩子父亲的姓名能够查找。
警方帮忙他们查询户籍信息,体系里同名者有50多个。之后的四五个月,李静芝逢人便探问,陕西电视台找她做节目,她也托节目组找人。
巧的是,节目组有临潼人。这名作业人员托亲属探问,一问之下发现,罗新父亲便是这位亲属的前搭档。
陈立鸣现已36岁了。他是在有孩子后,才下定决心寻觅亲生爸爸妈妈的。大儿子上幼儿园的那段时刻,他常常忧虑孩子的安全,“忽然理解了为人爸爸妈妈的心境”。
他和妻子到西安寻亲,不知道找谁,直接去了派出所。挂号信息及采血后,有民警向陈立鸣引荐了李静芝,“她那儿有许多头绪,应该能帮到你”。
李静芝拎着3个大号无纺布袋子前来碰头,袋子里装满寻人启事。他们逐个核对,没有成果。李静芝引荐他登报,再到“宝物之家寻子网”做挂号,8个月后,陈立鸣认亲成功。
有一次,李静芝在碰头会上发布了一个日子在陕北的迷路者信息,在座的家长跑去当地辨认,找到了丢掉半年的孩子。
一位陕西泾阳县的家长曾奉告李静芝,女儿在5岁迷路。李静芝说“孩子还有回想”,让对方赶忙回想事发当天的情形,描绘家里环境,在“宝物回家寻子网”上发布。网站志愿者很快发来音讯,这则帖子说到的特征与一位前来寻家的女孩状况符合,基因比对成果还没出来,这个家庭已和女孩相认。
陈琴西记住,每次出门认亲时,李静芝会反复着重,尽或许给孩子多拍相片,真实困难,也要把对方的特征记下来。
湖北襄樊福利院曾给李静芝来信。有人估客在当地生意孩子,警方赶来时他们丢下孩子逃跑,孩子们被送到福利院。
其间一个孩子很像李静芝描绘的嘉嘉。嘉嘉外婆前往认亲后,发现不是。李静芝仍是特意吩咐母亲,多给男孩拍些相片。这些相片被她拿到家长碰头会上,一位祖母认出那是迷路8个月的孙子。
在李静芝的帮忙下,一位贵州的家长找到被卖至福建的儿子,只花了2个月。李静芝陪着男孩回家,男孩的母亲从山坡上飞驰下来,一把拉住她:“你定心,我儿子便是你儿子。”
李静芝发自内心地快乐,但越为他人快乐,也就越为自己伤心。她想知道:“为什么牵住孩子手的不是我?”
迷路时超越4岁的孩子,会有家的回想,不少人已在“宝物回家寻子网”做过挂号,等候与前来找寻的另一方匹配。
在不少寻觅过嘉嘉的民警眼里,李静芝的状况难度很大。孩子两岁失踪,不具有可参阅的回想和寻觅爸爸妈妈的主动性,家人只能单方面寻觅。
嘉嘉丢掉后的第一个3年曩昔后,李静芝收到的头绪越来越少了。有一年,她没收到过任何音讯。“彻彻底底失望,底子不知道往后方向在哪儿。”
2009年,我国公安部已建成全国“打拐”DNA数据库。李静芝会奉告寻亲者去做挂号,“只需采血入库,总有一天能比对上”。
她刷微博,玩抖音,“站在我们都能看见的当地”。迄今为止,她总共上过30屡次电视节目。55岁那年,她报名一档讲演类的选秀节目,嘉嘉是她“非来不可的理由”。
她被写进一条又一条新闻,寻子的内容不变,一向更新的简直只需找寻的年初,23年、27年、32年。
有人说她图知名,李静芝回应,“假如有其他方法,谁乐意把伤痕撕给他人看呢?我还得说下去,多一个人知道就会有多一点(找到孩子的)时机。”
每次面对镜头,讲起儿子的故事,这个在他人眼里达观刚强的女性,都会大哭。
她的交际网站签名是“为了找回自己的骨血不能扔掉的母亲”。她会定时转发寻子微博。更多家庭依靠她。陈琴西60岁了,她的微信从注册那一天起到现在,一向运用昵称“寻子贾牛娃”——儿子丢掉时,她还没喊过他的台甫。张会侠也已65岁,她会用的手机软件不多,只能在微信群一遍遍发寻人启事。
这些年来,他们得到的头绪简直只需一个来历,便是李静芝。
陈琴西说,李静芝去天津日子后,每年攒够必定数量的头绪,就会回到西安,把这些家庭聚在一同开会,“一年仍是能见上六七次”。
本年4月,李静芝将3条新头绪递交到西安市“打拐办”。其间一条头绪显现,多年前,一名四川男人收养了一个来自西安的男孩。查到男人的住址后,民警第一时刻赶到成都,抽血收集DNA后,比对上了。
5月13日,李静芝接到了西安市“打拐办”的告知。等候认亲的那几天,她数次失眠,“一点、两点、三点、四点、五点”数到天亮。她怕儿子认不出她,将斑白的头发染黑又烫卷。
在现场等候时,她现已哭过一场,很严重,“最惧怕给出拥抱后,儿子没有反应”。结局是,两人的拥抱持续了近5分钟。
得知李静芝找到儿子后,一些家长来到她坐落西安的家楼下,举着硕大的寻子牌,期望引起记者、警方的留意。
有人问她:“你找到了孩子,是不是就不会再帮我们了?”李静芝郑重地说,“我必定会持续”。有媒体来采访时,她会引荐那些人露露脸,她还帮几个家庭录了视频发到网上。
4
张宝艳是“宝物回家寻子网”志愿者协会的理事长。作为全国人大代表,她曾提过多项有关打拐的主张。到现在,她建议的这个网站已帮3357人找到了亲人。
依据她的阅历,在寻亲的集体中,李静芝花费32年,其实并不算长,“乃至能够说是中心数”。
张宝艳触摸过上万个相似家庭,她总结过规则:“一般来说,‘家寻宝物’的难度较大,‘宝物寻家’则相对简略。可问题是,详细到每一位迷路者,他们主意千差万别,要踏上寻家路并非易事。”
有人对自己被拐的身世不了解;有人由于已搬过一次家,在养爸爸妈妈身边日子得不错,惧怕再次面对不知道;有人被养爸爸妈妈奉告,“你之所以来到这儿,便是由于被扔掉了”,成果对寻亲很排挤。
陈立鸣在揭露寻亲的前一天晚上想了好久,终究仍是无法和养爸爸妈妈开口,找来一位叔叔代他表述。
不少迷路者的忧虑都是——找亲生爸爸妈妈,会损伤养爸爸妈妈。张宝艳见过这样的年青人,对方固执地着重,只需当养爸爸妈妈逝世,自己才有敞开寻亲之路的或许。
现在,手机遍及了,摄影不成问题,高铁替代了绿皮火车,大街装上了摄像头,火车站也有了人脸辨认设备。张宝艳显着感觉到,在“宝物回家寻子网”上,寻亲的成功率正在逐渐提高。
5月18日,我国公安部“打拐办”副主任孟庆甜也对媒体泄漏,2009年至今,全国公安机关现已过积案攻坚和DNA数据库比对等方法,找回6300余名被拐多年的儿童。
她特别指出,现行盗抢儿童案子案发量每年不到20起。
对每位挂号的寻亲者,“宝物回家寻子网”志愿者会对应地长时刻跟进。这些志愿者会提示寻亲者,去公安部分收集血样,进行DNA查验,并录入全国数据库。
他们每日在网上检索,但那些陈年旧案的头绪真实有限。“说实话,我们也不知道从哪去打破。”张宝艳坦言。2017年,李钢等人宣布的《我国拐卖儿童违法的地舆特征研讨》显现,他们根据“宝物回家寻子网”拐卖儿童数据库,以跨度为1980-2015年进行数据挑选,取得了拐卖儿童信息共14352条。其间不少至今仍在寻觅中。
一个叫谢小芳的女孩生于2001年,抵达养爸爸妈妈家现已7岁;一个名为米桂兰的白叟,寻家时现已91岁,她被拐了84年;有人自称“养父说我一个多月时被抱到这儿”;有人记住自己被转过几回手,“其时哭得凶猛,嗓子疼得说不了话”。
在基本信息挂号表里,大都失踪者除了所在地和失踪地之外,其他项目大片留白。一个出世三四个月后就被拐走的男孩小虎,现在日子在山东临沂,他的失踪地址写着“亚洲”,不肯揭露相片寻亲;一名叫胡铨容的白叟,自称出世于1933年,“身份证日期,不必定精确”。他称家人是抗战时期逃离广东,爸爸妈妈被日军飞机炸死。
5
2011年新年,在一档电视节目中,9个年岁相仿外形各异的年青男人站成一排,为李静芝合唱了一首改编的《天使的翅膀》。
这首歌献给他们一同的“妈妈”,他们是得到李静芝帮忙成功认亲的部分迷路者。
张宝艳介绍,嘉嘉迷路的1988年,正是我国儿童被拐的高发时段。她介绍,那时分在村庄,不少人以为家里不能没有男孩,可方案生育方针施行下,再次生育并不可行。
也有一些区域,宗族文化氛围稠密,比方在福建和广东,“家里男孩多,人多势众,在当地就有话语权”。张宝艳见过一个福建的家庭,已有6个女孩和4个男孩,仍要再买一个男孩。
“宝物回家寻子网”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点:被拐卖的孩子里,男孩占了绝大大都,而女孩的迷路,大都源于被遗弃。
张宝艳说,贵州、四川、云南、重庆、陕西是儿童拐出的重灾区,而山东、河南、广东、福建、江苏则是排名居高的拐入地。在《我国拐卖儿童违法的地舆特征研讨》一文中,有学者将其总结归纳为,“西部会集拐出,东部涣散拐入。”
罗新就在其间。他自称从十五六岁到二十五六岁,简直每天晚上都是两三点才干睡着,有时分今夜清醒。
这些年,他做过装卸工,在后厨配过菜,在网吧当过网管,卖过电视机和方便面。“起先一些作业做得挺有样的,但由于长时刻失眠引起的健康问题,无法坚持下来。”
他“思维负担重”,和朋友一向保持着谦让的间隔,“日子乱糟糟的”。
“在青少年的时分,我现已被压垮了。”他说,那时分,他就想要一个答案,惧怕等得太久,找到爸爸妈妈时,对方都现已不在了。
认亲时已是2009年,罗新的亲生父亲离世了,哥哥被人打伤留下后遗症。家里的布料生意早不做了,母亲在街上卖生果。他老家在临潼书院街,那是华清池景区外的第一条街。本来只能一辆车经过的小路变成了6车道快速路。
现在,陈立鸣的妻子全职看孩子。他当年迷路后,母亲生了两个女孩,父亲和其他女性又生了个儿子。
这些年,他也触摸过一些迷路者,不少人的生长阅历都较为弯曲:有人没上过学,由于村庄的养爸爸妈妈惧怕他有文化后脱离;有人被拐卖到新疆,养父常在酗酒后施行家暴;有人被以为“欠好养”,被转卖过好几回。
李静芝触摸的迷路儿童中,后来考上大学的没几个,不少人在初中阶段就已停学。
张宝艳总结,对家有回想的孩子,简略变得十分灵敏,极点的状态下还会敌视社会。她帮忙过的一个男孩,养爸爸妈妈对其关怀备至,而他总找理由离家出走。
“有人在苍茫中丢掉了自己,有人在羞愧中度过绵长的年月,迷路的冲击对孩子和爸爸妈妈都相同沉重。”她说,前来挂号的家庭中,不少夫妻已离婚。
失掉儿子的时分,李静芝诉苦过老公。两人一同找了5年,之后老公想要再生一个,可她的心思全在嘉嘉身上。后来,他们都不太乐意踏进那个没有孩子的家,“太冷了”,就离婚了。
直到嘉嘉迷路的第二十三年,前夫和李静芝说了对不住。那时,两人都已再婚。
在“宝物回家寻子网”上,不少寻子爸爸妈妈现在超越60岁。张宝艳见过有家庭由于找孩子败尽家业,家人相互诉苦。有人自杀,有人“一向在路上”。也有人积劳成疾,壮年离世。
在广东,有个丢掉儿子的母亲得了癌症。她诉苦化疗生不如死,可她要坚持,活到见着孩子的一天。
在西安,一位白姓男人大儿子有缺点,妻子没作业,又丢了小儿子。作业之余,他会骑上自行车,沿着西安市区和周边的村庄跑。他习气背上灌满开水的玻璃瓶,揣几个馒头,到了饭点就停在路旁边吃两口。
寻子四五年后,这位父亲患上脑癌,很快逝世。他们一家人是李静芝的“心结”。
她还记住一个日子在东莞的男孩,在认亲采血前遭受事故逝世。男孩本来对家有零零碎碎的回想,他会指着养母手上的戒指说,我妈妈的戒指比你的还要大,他进门必换拖鞋、洗手,为了找到家,上小学时他离家出走了两次。
李静芝找到男孩的养爸爸妈妈,还去了东莞当地的派出所,“找寻之路还要持续,不论他是否还在人世,也该让他的亲生爸爸妈妈知情,虽然满足残暴”。
6
找到人,并不是结尾。
李静芝解说,认亲成功后,一些家庭还算和谐,大部分却都“不太简略”。他们面对的问题很实际,比方,亲生爸爸妈妈现在的经济状况不佳;分隔多年两方的日子也已脱节。
“相比之下,认亲成了最简略的事。”她说。
不久前,一个年青人向李静芝倾吐苦恼,自己跟亲生爸爸妈妈碰头后,两方都是“淡淡的”,不知道怎么能相互迈一步。还有一个小伙子,得知自己的身世后拾掇行李住到了李静芝家。
有人回到亲生爸爸妈妈家后,和弟弟共处欠好。此前,养父对他不太关怀,他也不会接收关怀或是回馈关爱。迷路的阅历在他心里烙下了印记,总觉得“他人欠我的”。
“许多人都是各想各的,不在一个轨道上。”在李静芝看来,这些家庭“团圆”后,需求心思教导。“奉告爸爸妈妈该怎么做,孩子该怎么做”。可她也忧虑,假如这种窘境被大众熟知,有人会扔掉寻亲。
对大部分寻子的爸爸妈妈来说,多年寻找终究变成几个简略问题——孩子在哪儿,是否活着。
陈琴西说,现在孩子现已长大了,和小时分不相同,无法找到了就弄回自己身边,“我只想临终前知道他还在世上活着”。张会侠则说,“只需他过得好,想回来能够,不想回来也能够。”
现在,李静芝再喊起嘉嘉这个奶名时,会立刻得到回应。母子俩待在一同有种“很熟悉很舒畅的感觉”。她给儿子讲每张相片背面的故事,听到他说,“总算知道我3岁曾经是什么样儿了”。
和李静芝共处一个月后,嘉嘉从西安回到成都。“他得忙他的事了。”李静芝口气消沉。
一位知情人士奉告记者,李静芝曾清晰表明过,找到嘉嘉后,必定会申述儿子的养爸爸妈妈,可她终究没有这样做。
“寻亲的进程,李静芝也只过了第一关。”张宝艳坦言,事实上,大都家庭在团圆后,不得不作出“折衷”挑选——与孩子的养爸爸妈妈和平共处。他们怕损伤孩子的爱情,也怕不被接收,相互间守着一条奇妙的“边界线”,小心谨慎地不去跨越。
也有最极点的状况,张宝艳见过有孩子被警方挽救之后,一向不认亲生爸爸妈妈,“顶多便是见一面罢了”。
有一次,罗新和亲生爸爸妈妈视频谈天,他介绍了养爸爸妈妈,两头的白叟仓促打了招待,他会叫两个母亲“妈妈”,究竟“现已具有的很难去扔掉”。
找到家之后,陈立鸣和养爸爸妈妈确保,会给他们养老送终。身在广州的亲生母亲则淡淡地对他说,“不必管我,我有你的姐妹照料”。
他一向用着养爸爸妈妈起的姓名,直言改回去“或许性不太大”。他肄业、作业、成婚,后来又有了两个儿子。他把原名“宁非”拆开,放进了儿子的姓名里,陈亦宁、陈亦非。
最近,李静芝又安排了一次寻子碰头会,这一次的主角是她的儿子。时隔多年,她家的客厅再一次热烈起来,灯上挂着拉花和气球。
她还在家里摆上了儿子小时分骑过的三轮车。32年里,她一向带着这辆自行车,用几层袋子缠好。
认亲之后,她和嘉嘉每天都在一同,可她还会觉得“是在做梦”。她会不由得捧起嘉嘉的脸,盯着半晌。“我总在想,他其实没有变,只不过是扩大了一点儿。”
有一次,她和嘉嘉恶作剧,“你能不能再缩回去,回到3岁,我们从头开端日子?”她听到嘉嘉轻轻地答了声:“好。”
(应受访者要求,罗新、陈立鸣及其儿子均为化名,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供图)